時裝與香港新女性形象 —— 宣佩佩 (陳冠中) 1979 年 3 月 號 外
① You are what you wear
我有一位女朋友﹐是美資商行的高級職員﹐在一次秉燭夜談中對我說﹐女人只需要看看衣服就知道對方的收入、出身、學識及修養了﹐這位平均一年升兩級的成功女性說﹕"Suits help seperate the W-O-M-E-N from the girls"。
"Women" 是指商界裡越來越觸目的上進職業女性﹐男同事嘲諷地暗封的「女強人」們。"Girls" 則是那些坐近大門口的接待員及坐 counter 的小職員﹐那些不屬於 "行政人員"﹐但又比清潔工人、後生及送貨員高一級的中區姐妹﹐男行政人員侮辱地暗稱的「妹仔」們。
我那位女朋友的 "you are what you wear" 論調把我們女人面對的困難完全簡單化及瑣屑化。但這正是它吸引人的地方。
例如坊間就隨時充斥著暢銷書及雜誌教你怎樣把自己打扮成美麗、性感、可親又正正當當。
最近有一本新書 —— John Molloy "The Woman's Dress for Success Book" 有兩點特別﹕Molloy 自稱他的「衣櫃工程學」是根據了詳細意見調查﹐故此是科學的﹐同時﹐他目的是教女人去爭取升職﹐不是去釣金龜。他的方程式﹐說穿了﹐只不過是所有稍具智慧的女人都知道的常識 —— 穿昂貴但保守的套裝﹐最好是天然色如中灰或海軍藍﹐純羊毛質地﹐不要穿裙褲﹐不要把頭髮燙得古古怪怪。如果你想這個世界多姿多采﹐你肯定會失望﹐但 Molloy 的方程式不幸的亦符合我私人的觀察。香港的上進女人早就知道大熱天亦應穿上外套﹐她們藉口說寫字間的冷氣開放﹐其實心底下直覺的知道這件外套在日常操作裡比文憑重要。衣服的質地當然以天然產品為尚﹐穿人造纖維衣服的人屬於非我族類。有領的絲襯衫、不露趾的高跟鞋、Dior et al 的絲巾 (前一陣子)、信封形真皮手袋 (近一陣子) 及偉大的「女性」公事包。
直至有一天﹐全中環的女人都相信了這穿衣方程式﹐那麼先知先覺的一小撮又要另尋新路。You are what you wear 論調最大的缺憾是它一旦為人接受後﹐就有自掘墳墓的傾向。
我的女朋友說﹐每當公司有一高職懸空﹐你會發覺公司裡全體有升職機會的女士都穿上毫無破綻的連裙套裝﹐簡直好像制服一樣。但我的女朋友承認﹕「如果你的工作表現一塌糊塗﹐任何衣服工程學都救不了你。」
====================================
② The mirror stage of "New Woman"
嬰孩在一段時間內﹐使用工具的智慧尚不及一隻猩猩﹐但這階段的嬰孩﹐在鏡子裡看到自己的映射﹐卻已能認出是自己了。心理分析稱之為「照鏡時期」。
Candice Bergen 在八十年代TV comedy series《Murphy Brown》的女強人造型,留意她是穿波鞋的
現年二三十歲的香港女人是第一代的新女性﹐以前雖然亦有個別的傑出女性﹐但人數不足以形成一個顯著的階層﹐有著自己的語言、服飾、儀態、嗜好及野心。
記得我們念中學的時候﹐未聽說過什麼女強人、避孕丸、分娩保障、同工同酬 …… 我們亦未能預知今天我們在社會扮演的角色。當時的長輩不會因為你考不進大學而失望﹐只會因為你不會煮飯而擔憂。不過就算是那個單純的年代﹐我們同學輩都隱約感覺到父母親輩的成就不能完全滿足我們對生命的要求。荷裡活電影提供了許多模仿的物件﹕菲丹娜惠 (Faye Dunaway)、柯德利夏萍 (Audrey Hepburn)、甘蒂絲保謹 (Candice Bergen)、雲妮沙麗格芙 (Vanessa Redgrave)。我們不能解釋她們為什麼吸引到我同學輩﹐除非那是我們集體的「照鏡時期」。
Sandra Dee
因為我們是非常挑剔的﹕我們認為仙杜拉蒂 (Sandra Dee) 只有小女孩才喜歡﹐而珍芳達 (Jane Fonda) 則需要一個很堅強的胃壁才能消化。嬰孩可以在鏡子裡認出自己的映射。
Faye Dunaway 在《Network》的女強人造型
菲丹娜惠是新女性基型。《龍鳳鬥智》(The Thomas Crown Affair) 裡她不向史提夫麥昆 (Steve McQueen) 示弱﹐教曉了我們的一代可以智勝我們的異性﹐就算是強如史提夫麥昆者。但更使我們震驚的是多年後她在《電視台風雲》(Network) 飾演女強人﹐bitchy、自信、性感 —— 智慧已是基本條件。無需再提。菲丹娜惠對我們說﹕現在不妨再成為性對象。
====================================
③ The apprenticeship of "New Woman"
香港新女性的奮鬥史中﹐第一種被認為柔和美貌與智慧的職業是空中小姐 —— 因為空中小姐操流利英語。被認為是叻女。我們不要忘記當時大眾媒介大量招人﹐而做國語片明星是空中樓閣。我記憶中似乎每個書院女都會夢想成為空中小姐﹐不是因為葛蘭﹐而是因為浪漫及虛榮﹕遊地方、講英文、逛外國商店及結識白馬王子。有幾個真正做了空姐﹐寧願抗拒家人的反對﹐另外許多則是投考了但沒有做成﹐出了國或升了學﹐不知道應該算是挫折還是幸運。
結果那些做不成空姐的﹐學成後參加商界、傳播界或政府﹐搖身一變做了今日的風流人物、社會焦點。
而我們親愛的空姐們﹐當年的幸運兒﹐卻因為英語教育的普及化及國外旅遊的大眾化而沉寂下來。
如果我問你﹐電影明星外﹐什麼行業風頭最勁﹐十年前你保證會說是空中小姐﹐今天﹐我不敢肯定﹐可能應該是時裝了 —— 包括模特兒、時裝店主人及商行買手。
鄧 蓮 如
這是香港新女性奮鬥史的第二階段。時裝作為香港女人的集體寄託。難怪這階段裡的代表人物是鄧蓮如及太古貿易有限公司的女超人們。在鄧小姐訓練下﹐Swire MacLaine Girls 不單止實際上成為許多女人的模仿對象﹐還包含了這代新女性的全面特徵﹕牙尖咀利、充滿自信、寸土必爭、敢作敢為﹐同時儘量利用女性的魅力。
權利使我們成長。
衣著就是我們成長程度的表現。
===================================
④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Richard Avedon
Richard Avedon 鏡頭下的 Suzy Parker
撰寫時裝文章﹐但不倚靠圖片﹐等於隔靴搔癢﹐只有天才能夠做到。但時裝圖片似乎不一定要文字的輔助 —— 如果你是 Richard Avedon 的話。他的近作集 Avedon﹕Photographs 1947-1977 就是證明。這集子不單使你停止考慮時裝照片是否藝術這個問題﹐並替你下了時代的注腳。Avedon 的「她」—— 無論她是 Suzy Parker、 China Machado、Twiggy、Penelope Tree 或 Lauren Hutton —— 在過去的三個年代裡教曉了先進社會上進女性如何穿衣、如何打扮、甚至如何思考。
Richard Avedon 鏡頭下的 China Machado
Avedon 的戰後早期作品﹐模特兒都出奇的瘦﹐但卻高度文明﹐穿著巴黎裁縫的新裝站在靜止的法國背景前。這些衣服不以舒適為目的 (柯德利夏萍有趟穿起了後不會走路)﹐但卻貴族。現在我們重看這些照片﹐裡面普魯斯特 (Proust) 式的模特兒看似文藝復興雕像及希臘銅幣像﹐可說是崩潰了的貴族文化的幻象。
左一: Betty Friedan (1921-2006)
五十年代末﹐Avedon 又推出另一女性形象﹕快樂、平庸的紐約中上階層女性﹐穿起了日常生活的服飾。Avedon 每張照片拍攝三四個模特兒﹐穿著同樣的衣服﹐臉上掛著同樣的表情﹕公式化的竭斯底裡女性笑容。那亦是女權先導 Betty Friedan 寫 "Feminine Mystique" 的年代。
Richard Avedon 鏡頭下的 Joan Baez
到了六十年代﹐Avedon 顯示二條路線。一方面是時裝圖片﹐部分是一些骨瘦如柴﹐看似別個星球的太空人的模特兒﹐另外拍攝了許多活潑青春跳蹦蹦的模特兒。這是年輕就是一切的年代﹐女人最美的時候是 15 歲。但在時裝圖片除外﹐Avedon 又給我們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新面孔﹐衣著隨便、貌不驚人的 Janis Joplin 及 Joan Baez 等。任何人只要比較一下那些跳跳跳的時裝照片及這些六十年代的不安面孔﹐就幾乎可以預言婦解運動是山雨欲來了。
Richard Avedon 鏡頭下的 Janis Joplin
近年﹐Avedon 拍攝了各種年歲的女人面部鏡頭﹐沒有化妝、沒有華服。Avedon 把照片放至四倍于真人﹐掛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牆上﹐好像未來女神虎視眈眈的在評判我們。
Avedon 的天才使他們能通過時裝及人物照片讓我們看到歷史。
Richard Avedon 與作品
我想起名評論家 Kenneth Clark 的話﹕我們的身體﹐是隨我們的衣著改變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人喜歡誇張大臀﹐現代人則收縮它以適應牛仔褲。
Richard Avedon 與 Twiggy
"Cher in sequined net and feathers and Mick Jagger in skintight white plastic with glittering nailheads are dressed in stardom﹐as Louis XIV and Charles I are dressed in 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