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20189                     星島日報

 
 
讓一眾宮鬥劇迷期待已久的《如懿傳》終於在網上首播了,可惜亦應了「希望愈大失望愈大」的永恆金句,即使不負評,怎都感到有點不外如是吧,特別是撞正搶在它之前播出的珠玉《延禧攻略》意外造成熱潮,先入為主永遠有優勢,對同一歷史時空的《如懿傳》也就更苛刻了。
 
 
世事確難預料,兩年前《如懿傳》開鏡時,有「《甄嬛傳》續集」的光環灌頂,加上用天價請到冇可能輸的周迅、霍建華加持,本應是「坐定粒六」的神劇,怎知首播一拖再拖,益了有如它Second Line平價版的《延禧攻略》飲頭啖湯。其實如果《如懿傳》一早肯紆尊降貴捨棄電視頻道改在網上播,早已過萬重山,聽聞原來在內地審批網劇的尺度較寬鬆,亦解釋了為何同一題材的《延禧攻略》得以在網上順利上架,而《如懿傳》卻一直虎視電視的「大格局」以及龐大廣告收益,一廂情願等批,到《延禧攻略》已如火如荼殺入直路,《如懿傳》才向現實低頭,八月二十號在騰訊影視首播,會不會大勢已去?
 
或許未必,即使是《延禧攻略》的鐵粉,相信都好奇想一窺那邊廂作比較,我也第一時間看了《如懿傳》,本來有八集可看,但捱到第五、六集已放棄了,以後大概亦不會再看,它以為延續了《甄嬛傳》的宮鬥公式就必勝,忽視了危機感,「必勝公式」和「例牌」很多時只是一綫之差,今次這套《如懿傳》從劇名數落,就無一不是例牌,開頭五六集看不到一絲新意。
 
宮鬥劇看得多甚麼陰招辣招都見識過,早已習以為常,《如懿傳》頭幾集,不外見到幾個妃嬪互藐,除了兩個只能活一個,太后陳沖選擇自己送死都要保住侄女兒周迅將來有機會上位一段較激之外,其餘都似是家庭式婆媳糾紛,妻妾爭寵多些,一班女角形象欠鮮明,個個面目模糊,輪流一人唸一句對白,「吟吟沉沉」,真是很難有看下去的誘因。
 
 
主要角色也是《延禧攻略》討好,《延禧攻略》的乾隆或許不及霍建華靚仔,但很有勁道、力量,具帝王的霸氣,而霍建華的表現只能說死氣沉沉十分奶油,好像渾身冇力,終日欲言又止,一時情深款款,下一秒又色迷迷,而乾隆可是滿清盛世時三大帝王之一啊!
 
 
品味雅致明窗淨几
《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女主角分別演乾隆後宮兩位很重要的女人,從兩劇對各自女主角形象的塑造,已看出兩劇截然不同的路向和風格。
 
不知是否《延禧攻略》的監製于正年輕(從照片來看如是),同一題材在他手裏格調很陽光、朝氣、節奏輕快,沒有一般這類劇拖泥帶水之弊,更不強調慘情,反似勵志式向上爬的職場攻略,自然更易贏到年輕觀眾層的共鳴和認同,它的女主角魏瓔珞(吳謹言飾)入宮當宮女時已不屈服於權貴,不含淚逆來順受,反是主意多多,機靈閃避重重誣害,更膽識過人果斷過關斬將,有仇必報,網上有人說她有點像女版韋小寶,憑自己的機智、小聰明逢凶化吉,一步步進軍皇后寶座。
 
另一邊廂,《如懿傳》中演另一個皇后的周迅So Far就處於十分被動的位置,她入宮不覺有甚麼明確目標(相對瓔珞一開始已立下決心查出殺死她姐姐的真兇,然後報仇),除了抽象地想得從小和他青梅竹馬的皇上真愛(她是不是痴心妄想太天真了!)當最初幾集周迅這個角色仍處於少女時期,唯一令人留下印象是年過四十的她仍能多少帶出少女的嬌羞,不過其中選秀那場,她和霍建華公然眉來眼去,更兼打情罵俏,就算不認識清代王室禮儀,在這種隆重官方場合,不可能如此旁若無人吧。
 
 
在《延禧攻略》中佘詩曼的角色和周迅是同一人物原型,佘詩曼版本從一個最初本與世無爭,即使在宮中受到欺凌屈辱亦不去爭寵的妃子,到最後發覺自己的忍讓、美德竟連外家家人都保不住,才大徹大悟權力的重要性,終於踏上成魔之路,轉守為攻,陽謀陰謀算盡,當中有過程有發展十分引人入勝,周迅遲些可能也有可觀的攻守,但相信很難與佘詩曼的逐漸變臉相比,不過看了六集仍未入戲,還等甚麼,現時影視資訊過剩,合則來不合則去,尚有誰會如此耐性。
 
 
即使像皇太后較次要的角色,《延禧攻略》也完美示範了何謂薑是愈老愈辣;慈祥可親的外表在談笑間已殺人於無形,《如懿傳》中演同一角色的鄔君梅就差好遠,我說《如懿傳》例牌,此又一例。
 
但最後始料不及,連視覺元素《如懿傳》竟也完輸,《延禧攻略》的投資成本遠低於《如懿傳》,但它很聰明將大部分籌碼押在很實際可眼見的布景服裝,更難得有「心」,把手中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極致,軟件(攝影、照明)硬件(場景服飾)互相配合,達致最佳效果,而它品味之雅致令我想到用「明窗淨几」去形容,像開場不久,女主角工作的繡坊庭園外面簡單一幅已稍褪色的紅牆,就構成十分優美的畫面,《延禧攻略》畫面基本上都很光亮、醒神,但它光得來色調又很柔和,將劇中所有角色的膚色看來全都亮澤自然。
 
 
放下身段闖一片天
《如懿傳》付出高昂的劇酬給幾個主角是否明智之舉?巨星無疑名氣響,具號召力,但風險其實很高,觀眾口味飄忽不定,無從預測,就今次《如懿傳》一出街,周迅隨即被網民拿下祭旗,遭洗版式毒舌揶揄其容貌聲綫老她角色幾十年,過五千萬片酬的巨星在首播已頓成負資產,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當然它也不缺資金投放在製作上,標榜「真古董、全實景」應該屬實,關鍵在有沒有好好珍惜、運用,有了不惜工本的硬件在手,還要配要襯,要靠具品味、有「心」的美術指導去活化,我留意到劇中一個拍整個正殿室內的鏡頭,就似只靠一支大光燈對正照到通處明亮就算,完全沒有光影層次感,還以為在看幾十年前李翰祥導演的《垂簾聽政》!
 
 
其他大部分的場景確是裝飾都很Ornate,七色全部堆在上面,但不覺有任何配襯的心思和心意,而且光綫過暗,或許符合當時環境,但換來看得人懨懨欲睡,直到雍正駕崩,那幾幕喪禮大典,七色才得以收斂,換上黑白兩主色,卻又拍得太刺眼,與《延禧攻略》比較,更叫人讚歎後者着色、用光之精、雅和美。
 
 
讀到一篇評論說《如懿傳》活像一套過時的古裝言情偶像劇,真是一矢中的,它有《甄嬛傳》和大卡士做保險反累事,有倚靠結果變得墨守成規,不思進取,而多少似打游擊的《延禧攻略》,沒有包袱,所以敢放下身段去闖出一片天,反處處顯新思維,替開到荼薇的宮鬥劇帶來蓬勃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