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之遙》的暴發                                                                                2015 1                       立場新聞 

 

 

 

 

看姜文導演的《一步之遙》時,完全迷失,不知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態;它是不是一部喜劇/鬧劇?或帶諷刺的喜劇?我真的說不清,既不知它在諷刺些甚麼,又完全笑不出來,看到差不多一半舒淇死了之後,依然無法投入,唯有收工放棄。

 
當然最客氣的解釋是歸咎於文化差異,至少我就與片中具內地特色(特別是北方)的幽默完全離軌,加上對國情無知,也自然搞不清楚它的隱喻(如果有的話)。但開場時明明是在 parody 荷里活經典《教父》,構圖佈景分鏡跟足「原作」的開場,姜文連聲線也刻意模仿馬龍白蘭度的沙啞(這場之後他的聲線又回復「正常」),這應該沒有文化差異了吧,但我仍是笑不出來,也不明姜文的意圖,除了賣弄他的電影知識之外,我懷疑國內的觀眾有幾多知道這場戲的典故。
 
 
但即使笑不出,也總有些其他可觀之處吧,此片確是有很多超豪華,規模大到嚇死人,甚至可以淹死人的場面,擺明背後有用之不盡的資金,導演燃燒鈔票當然是毫不手軟,借此片 DVD 給我的那位朋友已預先提示,連王家衛的《一代宗師》與它相比,也馬上顯得十分「慳家」,但這部電影之「豪」已遠遠超越我的容忍程度,確只能用暴發戶形容之。
 
不過姜文也聰明地在第一場戲已報了案,兩個角色的對話講到甚麼 old money / new money,不正是急不及待提醒觀眾,他完全知道甚麼是暴發,所以你不要說我暴發,又或者他是在表明他完全知道自己是暴發,但老子有錢,你吹咩!我覺得這種自覺的,得意洋洋的暴發,比那些甚麼山西煤礦大王之流的無知暴發更令人討厭。
 
此片的背景是北洋時代上海,那時的黃浦灘即使如何紙醉金迷,怎也去不到影片中的金碧輝煌,或者用「寓言」式電影來做藉口,就可以天馬行空,無需被寫實和考據所框死,不過恣意將二十年代上海的繁華無限放大,變到像隻異形怪物,我是覺得很不妥,像影片開場在《教父》 parody 之後,以花域總統選舉為名開展長達三十分鐘的歌舞,就已暴露了姜文不是在玩暴發,而是他確是個暴發,但不是只要自己對號入座,就可以免責(指責的責)。這幾場大型歌舞用了很多黑/白人面孔的歌唱舞蹈員,場面壯觀直向荷里活水準挑戰。北洋時期,根據維基百科是在 1912 1928 年間,當時的上海無疑已有大量西方人士聚居,但我肯定他們都是從事外交或貿易,應該仍未有西方人遠道而來當舞蹈員的吧,從一些老照片看到,在四十年代上海很多夜總會的樂師當中確實有外國人,只不過絕大部份是菲律賓籍。
 
 
跟著有一場戲舒淇和姜文在上海當時最高的建築物頂層遠眺黃浦江,舒淇說要在一間顧用意大利籍廚師的餐廳「包場」;包場可能是近年國內「大款」的指定排場,但寫盡 Jazz Age 紐約 old money new money 的經典小說《The Great Gatsby》,Fitzgerald 筆下的新舊 money 都沒有包場,而在二十年代最高級的西方餐廳應該仍是法國餐廳,意大利菜登大雅之堂可還要等多幾十年。又或者像開場那幕仿教父對談,和姜文演對手戲那個叫武七的角色說到他義大利女友乘坐私人飛機到處去,在那年代除了些飛行先鋒作探險式穿洲越洋(起碼我們都記得 Amelia Earhart),擁有可以從歐洲飛到遠東的長途私人飛機簡直是匪夷所思,姜文顯然把廿一世紀的強國心態代入去二十年代的生活模式了。
 
剛才說開場不久那二十多分鐘的花域總統選舉,其中歌舞連場的背景音樂,除了 Puccini 那首詠嘆調,其餘都全都是在三十年代打後寫成,又怎會提早在上海登陸?當然電影新版《The Great Gatsby》是採用了不少時空錯配的音樂,但那擺明是全新原創,不像《一步之遙》就是相差那十年八載。
 
 
這幾首歌來自不同的音樂類型,有近似怨曲的 SummertimeSwing 年代的 Sing Sing Sing Puccini 差不多家傳戶曉的 O Mio Babbino Caro,最要命是首首都是其樂種中最出名、最通俗,最典型的作品,採用這些時空錯配的音樂,即使有寓言,天馬行空作擋箭牌,但揀出如此「想當然」的作品亦不免暴露了其製作團隊對音樂認識的膚淺;原來暴發,不止在物質上,在修養上也是。
 
至於後半部會不會「漸入佳境」,我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