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港乾了 2015 年 7 月 信 報
香港話劇團上演的《維港乾了》,它的編劇龍文康先前替中英劇團寫過兩個劇本《大龍鳳》和《過戶陰陽眼》皆妙趣橫生,想像力非凡,我很欣賞他對香港中下階層家庭,小市民觀察入微,把他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思路、愛恨、矛盾,價值觀以及日漸消失的倫理關係刻劃得生動活潑,笑中不難感受到龍文康那份香港情懷。
《維港乾了》也能秉承他前作的水準,依然看得觀眾笑逐顏開,滿意離場,相信大部分更覺得有所啟發。今次龍文康更具野心,用上維港一夜之間乾涸了的怪異景象作為劇本背景,上次《過戶陰陽眼》把靈異元素注入家庭喜劇,是一次劇種(Genre)的變奏,而靈異色彩也與情節配合得自然,今回《維港乾了》更玩起「超現實」,而且似乎是要寫出一部言志的寓言式劇本,用「維港乾了」這意象作隱喻,也有著象徵意義,但成功嗎?我就有所保留。
我意思是,象徵意義其實絕對有,維港是香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 Icon,單是拿出「維港乾了」四個字寫在黑板,即使不看此劇,我們隨便都聯想到很多寓意,例如傳統、身份、根源、集體回憶、本土文化 …… 的流失,過份開發建設、或者被外來勢力抽乾抽盡諸如此類 …… 但此劇是如何活化這些寓意,又或者有沒有引伸出另一層寓意呢?
文本是圍繞一個普通香港家庭三代的關係,喪偶後退休的父親倍感孤寂,三個子女也各有各的問題和煩惱,四個人加上女婿和外孫女不是沒有親情和關愛,但亦見到各人的私心、矛盾、計算、代溝及對立等等,所有的家庭倫理喜劇(或悲劇)大概都是這些類似的材料組成,最終出來的味道主要還是看編導如何炒,落些什麼調味料,在這方面龍文康保持到水準,對白緊湊、抵死兼生活化,捕捉到港人心態,將港式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至。但除了父親退休前是船員與海有感情、維港乾了樓價跌影響到他們的賣樓計劃,或很多市民一人一桶水去注入維港的螳臂式行動這些小節,「乾維港」對這個家庭又有什麼影響,改變了什麼?
在場刊劇團的藝術總監陳敢權如此寫:「一方面是超現實的設定,帶出無限的想像空間。另一方面 …… 台詞富生活感 …… 貼切地刺中現今香港社會問題的要害 ……」而他沒有進一步寫這兩「方面」如何溶合、互動、互補,想來他也有他難做之處。我只能說這個劇本確實是承載不到「維港乾了」如此強烈的意象,無疑我是看到編劇的野心很想將此劇提升到一個比家庭倫理劇更高的層次,兼且很難得已行出了第一步,但路仍漫長,不過始終,正如陳敢權所寫,也不失為一個「趣味盎然的劇本」。
趣味盎然,除了劇本,也要靠眾演員的演繹,香港話劇團的演員一向有水準,問題是「好」,抑或有時可以去到「精采」,甚至「拍案叫絕」,而今次大概只能說「好」吧,其中最大問題是演長女的文瑞興,她可以說是全劇的重心,和父親、丈夫、女兒、妹妹都有 issue,又當正自己是全家的話事人,這個大家姊是介乎阿太和師奶之間、巴辣和能幹之間的典型香港家庭主婦,文瑞興不是演得不好,她絕對落力交到貨,我想起一個英文字去形容她:lackluster;她正正就是欠缺了主角的光芒,沒亮起整個劇,看她在台上努力時,我是在幻想假如由胡麗英去演,或陳桂芬、伍潔茵、邵美君、布韻婷、劉雅麗 …… 演繹風格可能各人有異,但都必然看得人更眉飛色舞,而現時文瑞興除了未夠 class(是 artistic 的 class),其他像氣場、勢、火喉、能量 …… 都通通未夠,還需時日浸淫,而且演員演出不單止要神似、演技好,那是入門,很多時觀劇的享受是在演員和他演的角色之間那種互動或角力所產生的 Synergy,一個演員的風格可能正就是如此衍生,而文瑞興至少到目前,仍是止步於盧婉茵的水平。
女主角文瑞興 (右)
還有,此劇演出長度接近三小時,其實有著大量空間可以去蕪存菁,像劇中那個宅男到走火入魔的幼子和他人偶女友的「一段情」就著墨過多,雖然下半場人偶忽然變成活人,又或者那個近乎荒誕的婚宴都配合到第二幕超現實的風格,但始終是花了太多篇幅重覆兜轉他的怪行,原本好笑也變到乏味。陳敢權說「趣味盎然」我是完全認同,但場刊內導演馮蔚衡寫到她看此劇本時「眼睛淌淚心淌血」,相信連龍文康讀到也未免,像很多古裝宮廷電視劇常掛在口邊那句用詞,惶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