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小炒與味精 - 舞台劇《最後晚餐》                                                         2015 3 月               立場新聞

 
 
 
踏進壽臣劇場香港話劇團三度公演《最後晚餐》,首先見到舞台上的搭景──一個舊式唐樓單位的客廳,傢俬道具裝置無一不似足香港一般低下階層的家室,所有視覺細節都兼顧到一絲不苟,但是見到舊樓佈景,我已成了驚弓之鳥──又會有收樓商上門逼購的情節?
 
 
或許地產霸權是最就手、最討好、最容易滿足觀眾「社會良心」的題材,就最近,不論是喜劇《深夜猛鬼食堂》或黑盒劇《失禮死人》都加插了收購舊樓的情節,好像一部劇無論怎樣不濟,只要有個收樓商角色(又想起任潔茵在某部劇也演過一個收樓職員在新界收村屋 ……)觀眾怎都會俾面創作團隊的良知。
 
難得《最後晚餐》沒有收樓場面,而它再三重演確是有理由,是十分出色感人的獨幕劇:久沒聯絡的兒子回家和母親二人吃一頓晚飯,閒話家常,看似平淡的對話慢慢凝聚出一般張力,像他們劇團藝術總監陳敢權在場刊寫:「(編劇)鄭國偉以一對被社會遺忘,對生命絕望的母子作為故事的『載體』,寫出今日社會繁華背後那些邊緣家庭的悲情故事。」隨著劇情的展開,除了交待了多些他們的身世背景,原來母子倆不約而同都打算在飯後自殺去結束他們失望、看不到前面曙光的悲哀人生。
 
我很欣賞劇本對白不但貼切兩個主角的身份,更是寫得恰到好處,不過火、不煽情,也不會刻意賣弄低俗笑料,很多場位我都有笑,但那是對白生動逼真得就像日常生活一樣而產生的會心微笑,最難得是從如此生活化的對白,竟又能勾劃出如詩般的意境,像場刊所寫,「劇中不少觀察入微,描寫細緻的意境;如那些飛走了也無人理會的孤單汽球,因車禍而為繁囂街市帶來的一刻寧靜 ……」還有兒子提到他那盞小小的床頭燈就算熄了也半點都沒有影響到「東方之珠」的璀璨,這些對白都是下了很多心思,卻有著看似順手拈來的自然,是編劇的功力。
 
當然兩個主角精湛的演技也功不可沒,把不怎懂得如何表達感情感受的母子的尷尬忐忑,演得細緻入微,他們連聲線咬字都像是低下階層市民,像演母親的雷思蘭音量之響,以及那種帶市井及「殘雞」的聲調,和演兒子劉守正畧帶鼻音的發聲,皆十分傳神。
 
 
可惜劇情去到兩個主角放棄自殺念頭之後就忽然洩了氣,開始有點失去方向兼夾重複的感覺,更失望是編劇在這時刻再進一步把仍未出場的父親描繪得「有咁衰得咁衰」,無疑這對母子如此坎坷的一生很大程度可以歸咎於他們不負責任的壞父親,但一刀切把現實還原到這樣黑白分明,好像所有的不幸都是父親隻手造成,未免給人一種走捷徑,找方便出口,簡化現實的感覺,最後母子二人還合謀殺父親,這段戲不但生硬,更已去到近乎胡鬧,完全破壞了先前營造的境界。
 
明明是一碟很美味的小炒,為甚麼上碟前硬要灑多一渣味精?
 
怎都好,《最後晚餐》依然是近期難得的好戲,也令我期待編劇鄭國偉即將上演的新作《最後作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