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非她命帶來的驚喜                                                                     2014 7                    主場新聞

 
 
 
看香港話劇團演翻譯劇《安‧非她命》 (Attempt On Her Life) 令我驚喜交集。我不是說它水準高令我驚喜交集,這樣對香港話劇團其他的劇作不公平,雖然它的確水準高兼且是十分精緻的製作,但我的驚喜主要是我從沒有想過 HK Rep 會排演此類形式的前衛劇場。以我對香港話劇團的認識,如果它們要前衛,相信也會挑選 Samuel Beckett 荒謬劇式的作品,像今次排演近似 Robert WilsonPina Bausch Dance Theatre 的前衛,在香港不一向都是「進念」/榮念曾他們集團一手包辦的嗎?想不到 HK Rep 讓馮蔚衡執導牛刀小試,成績竟異常突出。
 
 
像我這種經常觀劇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著「先入為主」的職業病,例如知道是香港話劇團的製作,未入座其實已潛意識作了某種心理準備,看《安‧非她命》開頭那兩三節(全劇共有十七小節),竟大大出乎我對 HK Rep 的意料之外,需要馬上作出相應調校,摒棄對這劇團和它一貫作風的看法,然後才慢慢適應,進入狀態,假如今次演出是由「進念」製作,我就識得「對號入座」不會存在「適應」的問題。
 
據場刊說劇中的主要人物 Anne 從沒有在舞台上出現,都是由其他角色在十七節直接或間接談論她,她可能不只是單一個體,可能是有多重身份,甚至不是人(有一節 Anny 是一部汽車的品牌),是不是很「玄」?其實要在兩小時不到的演出即場打通這十七節的經脈,對我來說簡直是 mission impossible,但我相信劇作者 (Martin Crimp) 也不期望觀眾會看得明白,解得通或讀透他的意圖,看這類劇場很多時除了解讀亦需要觀眾同步進行「再創作」,觀眾參與「互動」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除了每個小節的劇情(如果有的話),觀眾也需要讓自己融入舞台上的的視聽元素,包括演員的表情、聲調、肢體動作,還有佈景裝置、畫面構圖、場面調度、燈光和音樂效果 …… 即是要投入一個“total theatrical experience”。《安.非她命》比「進念」一般的製作更可觀,是它交由一班專業演員擔演,台詞經這些 pro 的口中唸出來確是不同凡響,而且除了演技,他們更有著專業演員在舞台上發揮出的排場、氣度和神采,可以說令視覺更豐富,而且更聚焦;此外「進念」的製作也欠缺如此奔放、字字珠璣、「聽接不暇」的台詞。
 
我不知道岑偉宗的翻譯是有幾忠於原著,但我覺得這樣「抽象」的劇本,意譯甚至離經叛道反而可能更接近作者原意。我很敬佩岑偉宗接下這項看來絕對符合不到經濟效益的任命(其實已有先例,很難得他肯花時間替歌詞如此複雜的音樂劇,如《點點隔世情》 (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 作翻譯),給觀眾帶來一次聽覺大豐收,他譯的台詞,無論是文雅和粗俗,幽默和逼力、認真和遊戲,皆平衡、融合得恰到好處,此上彼落,流暢自然,加上演員精彩及努力的演繹 (努力是因為他們要從劇本零星的線索去找尋和揣摩演繹自己角色的定位),確是一次非凡的破格演出。
 
 
即使賣座或許未如理想,即使未必符合它基本擁躉的口味,我仍希望香港話劇團能繼續不忘開拓新領域,而在香港大概也只有它才能蝕得起。
 
 
 
(這是主場新聞停止運作前最後發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