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除了半澤直樹,也有深夜烘焙坊 2013 年 10 月 主場新聞
瀧澤秀明在今年 NHK 春季日劇,只得八集的《深夜烘焙坊》演一個年輕鰥夫,為了完成亡妻的夢想,放棄了在海外工作,返回日本與一個一直暗戀他妻子的麵包師(桐山照史)一同經營一間在午夜才開市的麵包店。即使已離世,仍被兩個情深一片的美男守護著,不是每個女性的終極夢想嗎?特別是瀧澤秀明「溫柔男人」的形象,在日本的現實社會確是稀有品種。然而像這類以女性為目標觀眾的劇種,收視始終有極限 (幾時聽過那些婆媳斗紛劇會有驕人收視?),要像現時席捲日本全國的《半澤直樹》,觀眾衝破性別界限,才能達到如此輝煌的收視成績。
《深夜烘焙坊》除了出「溫柔男子」一招,「食」也是它的賣點,其實「食」無論是飲食/烹飪節目或以食為背景的劇集都早已一再被證實是無往而不利的素材,特別是日劇更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飲食文化傳統,就以歐陸 fine dining 來說,以前已提過 90 年代山口智子、唐澤壽明那些經典餐廳劇,近幾年也有 Bambino ,而今年又有 Monsieur 和江口洋介主演的 Dinner (就那張宣傳海報已設計得好型,兩岸三地均要好好偷師!) 。如果分拆得再精細去到甜品/糕點,除了現時的《深夜烘焙坊》,瀧澤秀明早年也演過《西洋古董洋果子店》,不過今次稍作變奏,就是這間麵包店要在午夜才開門營業,在這時段光顧的客人自然會較為另類和奇特,我特別欣賞此劇很平淡、舒適的調子,沒有忠奸對壘,也不訴諸催淚煽情,只是很隨意的刻劃日常生活,也許真的只有日本才會拍出如此罔顧「高潮」,轉移著重情調和氣氛的小品,但看到畫面一個個新鮮出爐熱烘烘的麵包,確能帶來一股溫馨的暖意。
「深夜營業」這個意念,可能是源自播了兩季,得到甚高評價的另一部日劇《深夜食堂》,不過此食堂是日式,而且是在龍蛇混雜的地區經營,店主(小林薰)也是十足一個「過氣大佬」,此劇每集出場的食客都屬於較為市井和近似社會上的邊緣人士,他們的身世、遭遇,各有其辛酸、不為人道的一面,全劇瀰漫著一種深沈無奈的調子,和較西式、較“suburb” 的《深夜烘焙坊》很不同。
另一部同樣是以食為題材也十分成功的「半劇集」《孤獨食客》(也有譯作《孤獨美食家》),它的主角是個中年上班族,小商人之類,每天要去東京市内各處外勤,中飯自然是「去到邊食到邊」,也自然帶出各區不同的食肆,因為主角只是個普通的上班族,他午膳的地方也就限於一些價錢實惠,有著庶民風味的小店,每集就是介紹一間這樣的小店,看看它們有些什麼拿手菜式,混入了實況劇/紀錄片的形式,所以我說它是「半劇」,而主角就是每天品嘗這些小店食譜的美味時,減輕了工作上的沉重壓力,找到一絲短暫的寧靜和安慰。像這樣實而不華,憩靜得有如小津安二郎電影的電視製作,和我們本地的飲食節目可完全是兩碼子事。
松重豐
還有一點有趣的觀察,我也和孖人廚房的 Caleb 和 Joshua 說過,他們二人的樣貌和《孤獨食客》的主角松重豐很相似,將來他們老了大概就會變成松重豐現時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