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邵音音與張灼祥          2012 8          
 
 
 
在本地「焦媛實驗劇團」產量之多,確令人咋舌,也叫人疑問,會不會大部分都靠綽頭而粗製濫造?綽頭絕對是焦緩的強項,單是她「原創」那些唱K式的話劇,在兩小時不到內串燒幾十首歌,還順帶要交待劇情,也真是只此一家了。但在密襲的演出中,她又總會推出些較嚴肅和另類的作品來省招牌,像請來許鞍華導演的《金鎖記》,在8月份下旬重演的《江青和她的丈夫們》、翻譯外國的《Closer》以及《陰道獨白》等等;起碼對我說都有其賣點和吸引處,最重要是她在每個製作均有辦法耍出怪招,令人驚,甚至加上喜。就說她今次找來邵音音合演《飢餓藝術家》,確是敢人之不敢,焦媛+尹子維+邵音音怎樣看都是出人意表的配搭,起碼「引」到我也買票看,如果換了別人(恕我不舉例子了),我「啋佢都傻」。
 
 
The Hungry Artist》我一直以為是翻譯劇,直至看到場刊才知道是本地鍾燕詩的原創。像這樣有關厭食症的題材,在現時過多反映八十後年青人沒出路或他們的戀愛(or the lack of it)的劇種包圍下,又難得地有著另闢蹊徑的新鮮感,而且編寫得不錯,佈局不落俗套,像第一幕終場前那頓晚飯,我一直都奇怪怎麼作客的醫生好像完全漠視焦媛的存在,反而更留意她母親邵音音的一舉一動,直至第二幕展開後,我才漸漸察覺很可能焦媛在那頓晚飯之前其實已經死了,這一點劇本好像沒有刻意交待清楚(也許我看漏了也說不定),但那種曖昧性正是觀劇(或任何藝術創作)有時帶來的妙趣。
 
 
可惜今次演出也逃不過這劇團例牌的歌唱元素,既然涉及厭食也就老實不客氣與因厭食致死的 Karen Carpenter 認親戚,食住上大唱 The Carpenters 的多首名曲,確是有點馬上弓了,我可以想像焦媛擔心題材傾向嚴肅枯燥怕悶親觀眾而特意加入歌唱作調劑,但真的與劇本格格不入,亦抱慢了劇情的推進。
 
 
不過也不是沒有優點,焦媛製作一向以舞台裝罝馬虎、簡陋稱著,今次是樂於見到情況稍有改進,特別是中場「下雪」效果做得很好,更帶來一定的感染力,而她押注在邵音音身上也押中了,邵音音完全交到貨,演劇中這個望女成名的「星媽」應付裕如,些少唸對白的timing失準也完全被「新鮮感」蓋過,兼且原來她真的能唱!想不到除了尹子維唱得好之外,她的沙啞磁性低音亦甚具韻味,我希望別的劇團不介意焦媛飲了頭啖湯,有機會再找邵音音在舞台演出。
 
*  *  *
 
 
7月份是另一驚喜是剛退休的拔萃男校校長張灼祥在九展做了兩場棟篤笑。
 
完全翻查不到張校長以前有上台表演的紀錄,算不算是一次「非娛樂圈人」自行做騷的創舉?當然一般的市民根本沒有條件自己開一個 show,那裏來觀眾?頂多只能在K場展歌喉,自我陶醉一番吧了,但張灼祥在教育界文化界人面廣,而且起碼有拔萃這個大系統(包括學生、家長、校友)支撐,最重要是他本人有膽色一個人站舞台做大部分資深藝人都不敢做的個人表演,或許正好可以作為退休前給自己的禮物和肯定。
 
 
演出後我曾和張灼祥通過電話,我笑說他不愧為「冷麵笑匠」。其實我是認真的,或許他確實沒有什麼舞台經驗,講笑話時多次犯了大忌--時間掌握得不準,「off」了,但奇蹟是他的從容,信心、不慌不忙,悠然自得竟陰差陽錯地把「off」轉化成他特色笑料的一部分,反而為觀眾帶來一份不落俗套的清新,更難得是他始終維繫著看似是傲氣的尊嚴,沒有 eager to please
 
「竭力討好」是很多力有不逮的藝人最容易犯的另一大忌,愈加努力去討好反而更易暴露出表演者的缺點及不足,徒令觀眾瞧不起,畢竟看演出並非做善事,「傲氣」有時反而真的更能駕御觀眾。
 
 
當晚的特別嘉賓當中有拔萃的校友鄧梓峰擔綱演出其中一環節,寫自己的弟弟要不要避嫌?但我想我無論怎樣寫也不可能為他帶來什麼實質利益吧,那我就寫了。
 
在電視鄧梓峰一向都是得體地主持那些正經的公眾或慈善節目,甚至有胡錦濤在座的官方 show,我很少看他非電視的現場演出,想不到效果好得大出我意料之外,他在台上身體語言出奇地活潑生猛,而搞笑原來他也有一套。今次他負責那部分是扮演曾蔭權一個人面對觀眾,一連串緊貼時事的政治花邊/笑話從他口中道出皆不火不瘟,爆笑之餘,又不至於刻薄,極端或誇張,既有著一份 gentleman 式的 charm,又同時掌握到搞笑必需要有的「放」,確實是一次難得的 class act
 
 
唯一我覺得有點美中不足,可能是鄧梓峰一直以來主力都是擔任司儀工作,技巧毫無疑問是很完熟了,但較少流露內心世界,今次終於看到他開始釋放內心的熾熱,只可惜還是要藉助曾蔭權的 persona 發揮出來,仍未是他本人,但既然已熱身了,我期待下次在台上會看到鄧梓峰的真身,而不是在扮演別人。
 
相關參考《飢餓藝術家》預告片 (優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