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看暢銷書的季節           19788月       號外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說過﹐看普魯斯特的「往事追憶錄」最好在冬天﹐把自己關在房裏﹐坐在火爐邊的安樂椅上﹐再蓋張薄毯﹐加上一杯不可缺少的咖啡﹐幾個月不出街﹐靜靜地看﹐唯有這樣才能夠一口氣把這套巨著看完。
 
我本人可沒有這種 High Brow 經驗﹐一方面我不是看 Proust 的材料﹐再說﹐香港也沒有如此寒冷的冬天﹐要出動到火爐。但我知道甚麼時候看暢銷書最好 —— 在夏天﹐特別是在沙灘上或遊艇上。
 
如果你有晒太陽的經驗﹐就知道要將皮膚變成古銅色不是兩三小時的事﹐而是要日積月累﹐比釣魚更需要耐心。打發躺在沙灘上的時光﹐除了聽收音機、東張西望、或和身邊人談天之外﹐最好的方法就是看暢銷書﹐因為看這類書不用傷神﹐也不需要集中精神﹐甚至可以一邊聽收音機一邊看﹐而且暢銷書真的很有娛樂性﹐何樂而不為﹖
 
 
今年夏天﹐我在沙灘上 (特別是晒背的時候)﹐就看了不少流行小說﹐現在剛好開
始看《The Thorn Birds》﹐是本描寫幾個澳洲家庭的「史詩」式作品。不過我目前最想看的書是 Fran Lebowitz 的非小說《Metropolitan Life》﹐我曾經在 Andy Warhol Interview 雜誌看過這位女作家的文章﹐很是著迷﹐她用文字注解了 (也玩了) 很多從來未被知識界認真談論過的大都市新興感性﹐像她那篇 parody Susan Sontag  “Notes on Camp”   ”Notes on Tricks” 就是一篇替某類生活方式下一系列有趣定義的絕妙文章﹐其實香港何嘗沒有 Tricks﹐那天我和黎海寧談起﹐我問她去 Vamp 那群人在白天究竟躲在甚麼地方﹐黎海寧說白天對他們並不重要﹐因為他們全部都有人養。
 
 
撇開想看的不談﹐在我最近看過的書中最喜歡的一本﹐是魔鬼怪嬰的原作者 Ira Levin 的《The Boys from Brazil》﹐它是一本講納粹黨在南美洲復興的幻想式小說﹐我不能將它的內容告訴你因為其情節佈局實在太一流了﹐緊張刺激之餘﹐處處都出人意表﹐比起魔鬼怪嬰﹐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位作者想象力之豊富﹐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另外一本驚險小說 Coma 是講一所大醫院內﹐有若干醫生把昏迷的病人偷運入一密室﹐然後將他們身上的器官黑市出售﹐相當恐佈﹐但我嫌它用醫學上專有名詞 (如各種手術、儀器的名字) 太多﹐阻慢了看書的速度。
 
 
另一本驚險小說《The Shining》﹐作者是《Carrie (電影「兇靈」) Stephen King﹐講的是 Colorado 高山上一座大酒店﹐一到冬天下雪就和外界完全隔絕﹐只剩下一家三口留在那裡打掃地方﹐那座酒店是有鬼怪的﹐而管理員的兒子又有心靈感應 ……﹐題材相當奇特﹐但很可惜﹐作者的文筆認真差勁﹐長氣之餘又沒有神釆﹐可以不看﹐況且史丹利寇比力克聽說已將此書拍成電影﹐我絕對相信﹐電影會比書好百倍。
 
 
Oliver’s Story》是《 Love Story 》的繽集﹐《Love Story》獲得的空前成功我懷疑是歸究於書中那句「名言」﹕ Love Means Never Have to Say You are Sorry  以及女主角 Jenny 的滿口粗言穢語﹐現在這本新書既沒有一句可以印在T恤上或鈕扣做宣傳的「格言」﹐又沒有一個講粗口的純情女主角去給讀者一個意外﹐它怎可能成功﹖上集男主角的痴情令人感到愛情偉大﹐現在寫男主角對亡妻懷念都顯得婆婆媽媽﹐失去了以前那份傷感的瀟洒。
 
書中有一部份是以香港為背景的﹐還涉及本港的勞工制度﹐這「不人道」的勞工制度更是我們正義的 Oliver 和女主角分手的原因之一呢!當然 Eric Segal 的文筆依然是流暢﹐但全書缺乏了一份光華﹐看得人淡然無味。
 
 
還記得 Peter Max 嗎﹖如果這個名字會勾起你一些回憶的話﹐你一定會喜歡看我現在要介紹的《Loose Change》﹐它是一本以六十年代美國學生運動為背景的言情小說﹐書中三個女主角的遭遇﹐差不多可以遍足整個六十年代流行文化的領域﹐她們最初是在學運的發源地柏克萊唸大學﹐其中一個嫁了學生運動的領袖﹐參加過所有重要的富有歷史性示威和暴動﹐另一個稍後轉到哥倫比亞唸新聞碩士﹐成為記者﹐更親身目睹很多六十年代的盛事﹐還有一個﹐畢業後在紐約一間畫廊工作﹐從她身上我們接觸到不少當年藝壇的風雲人物﹐看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溫到一些我們聽過、在報紙上看過﹐想知﹐但又不太清楚的人和事——Tom Hayden、冥想、Gurus、婦解、Tim LearyDylanBaezWoodstock、甘乃迪Simon & GarfunkelAquarius、迷你裙、AcidAltmont Allen GinsbergHell’s Angels ……看《Loose Change》你會覺得這些不再是一些遠方的名字﹐它們是可以觸摸到的。
 
它除了是本有關六十年代的書之外﹐也是一本有關女人的書﹐三個女主角的愛情生活也佔了很重要的篇幅﹐但在這一方面﹐作者 Sara Davidson 的態度顯得保守﹐她對性愛的描寫雖然大膽﹐但思想不進步﹐幾個女主角始終都擺脫不了男人的操縱﹐她們的感情始終得不到獨立發展。
 
其實《Loose Change》並不是一本出色的小說﹐仔細想落它只不過是 radicalized  的《Valley of the Dolls》吧﹐不過到目前為止﹐仍沒有甚麼描寫動蕩的六十年代的書籍面世﹐故此對這本差強人意的言情小說﹐我也就趨之騖了。
 
至於中文書方面﹐我只向你推薦一個沈夢詩﹐她清高的品格﹐能夠將最庸俗、最傷感的題材變成〩學作品﹐而且她在號外發表的短篇小說一次比一次進步。
 
所以你應該把號外也帶到沙灘去。
 
 
相關參考﹕ Based on the novel by the author of (Boys from Brazil) , the ending scene of (Stepford Wives) (1975) when all wives turned into perfect robots by their husbands
           
                         The Thorn Birds (the cruelest thing to be old is still having a young heart)